思沙龍今天(20161022)邀請了BBC前中文總監兼總編輯李文演講,講題是:從英國BBC的改變看全球媒體的大解構。

BBC是個將近百年的老牌公共媒體,官僚體制保守且僵化,但BBC的新聞人仍持續創新,因為創新是文化。
 

1991年進入BBC國際台中文部工作的李文一生最精華的時間都奉獻給了這個英國公共媒體,由他來介紹BBC,代表性無庸置疑,他精準的措辭與穩健的台風,也展現了一代新聞人的典型。
 

演講很精彩,提問更有水準,主持人也是資深媒體人陳浩說,這是他主持思沙龍以來,提問水平最高的一場,可能因為台灣民眾對媒體的憂心已非一時一刻,醞釀多時的憂慮一旦爆發,力道自是不同。
 

會後,龍老師安排了一場晚宴,宴席上除了李文,還有眾多關心台灣公共媒體的前輩們,繼續談著台灣的媒體發展。我也因此認識了鄰座的BBC中文網的製作人大哥。
 

張正追問,官僚和創新根本矛盾,如何在官僚體系中創新?
 

大哥分享了在BBC的官僚體制中創新的例子,故事太長,用台語有句俗諺來說就是:做成有賞,打破免賠。
 

他說,官僚體制哪裡都有,可是實驗往往是很小的規模,就算失敗,損失也不大,不會因此被懲罰。
 

這讓我想起昨天的會議,一群同事也討論到了創新的阻礙,提到了一些過去幾個創新提案卻因故被視而不見的例子。
 

A同事問我:所以這樣說來,XX和YY是石頭囉?
 

我思索著A的說法,進一步想,也許對別人來說,我才是石頭吧,而且還是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因為我的提案對別人來說根本是懲罰呀~
 

沒想到,這問題今晚就得到了解答。

文章標籤

雲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日北京 與霾共舞】
 

不是第一次到中國,卻是第一回去北京。
 

上禮拜發行人率團,帶領天下雜誌編業主管們共二十人,浩浩蕩蕩前往中國參訪,一日北京、一日上海、一日杭州,拜訪了天下雜誌報導過或未來可能出現的企業與同業。

是考察,也是一場免費的員工旅遊,跨部門、跨領域、跨世代,搭了兩趟飛機、一趟高鐵以及許多趟巴士。四天三夜朝夕相處,吃飯喝酒喝咖啡,一起陷在動彈不得的車潮裡,看著北京無邊無際無所不在的霾,一邊默默拿出公司準備的口罩戴上。
 

可是有用嗎?
 

我忍不住想:住在這裡的人,到底該怎麼過日子?
 

我默默觀察著所能觸及的,有限的北京。企業A說,要打造一個多視頻的生活模式,手機、電視、連車子在他們眼中都是移動的螢幕,因為無人車讓機器開,人就可以在車上看電影、打電動、辦公,一人一個螢幕,一部車居然配備五個螢幕,各取所需,這種設計思維實在太妙了。
 

然後去了企業B,創辦人是從另一個超級企業出走的年輕人,創業模式與外商有諸多相似之處,但規模遠遠超越。

說起企業故事很迷人的公關人員都有國外留學背景,美麗出眾並說得一口漂亮的英文,轉身入會議室落座後,親自接見的創辦人卻多隨興,落拓不羈,頗有江湖氣息,有人出身媒體,被稱全中國創業最成功的記者。
 

越看越好奇。
 

在一個標榜上下班彈性、熱血同事不愛下班的企業,看到一個漂亮的開放空間,俏皮地安裝了一個溜滑梯,說是讓不走樓梯的人有捷徑下樓,省時又好玩。

溜下了滑梯,溫暖的客廳牆上有一整面的架,架上有書,充滿書香氣息。

靠近一看,這些書都是經典,不是給年輕人看的書,作用類似IKEA的書,算是一種裝飾品。

IMG_5654.JPG

走上頂樓,種著薰衣草的空中花園裡,布置著南洋風的涼亭,涼亭旁站著戴墨鏡穿黑西裝的保全人員在一旁待命。讓我不禁要想:到底是我們很重要?還是這裡很危險?

不能不說的是,這些企業高管都非常會說故事,引人入勝,談夢想、談數據都令人十分折服,雖然關鍵的問題常常都聽不真切,比如:
 

問:請問你們怎麼賺錢?
答:我們還不打算賺錢。

問:如何處理用戶的安全疑慮?
答:我們有全中國最高的保險額度。(但無預防機制)
 

我淺薄的霧霾體驗是,看起來霧茫茫,身處其中,才能感知那種交雜著多重汙染造就的複雜氣味,一呼一吸都要小心翼翼,讓人一刻都不想多待在戶外。

回到有空調濾淨器的室內,隱隱約約感覺氣悶,感覺喉間有沙,不停地想清喉嚨,其實根本沒痰。

同事關心問:妳還好吧?
我說:覺得哪裡怪怪的,但我說不出來。

雲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