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北京 與霾共舞】
不是第一次到中國,卻是第一回去北京。
上禮拜發行人率團,帶領天下雜誌編業主管們共二十人,浩浩蕩蕩前往中國參訪,一日北京、一日上海、一日杭州,拜訪了天下雜誌報導過或未來可能出現的企業與同業。
是考察,也是一場免費的員工旅遊,跨部門、跨領域、跨世代,搭了兩趟飛機、一趟高鐵以及許多趟巴士。四天三夜朝夕相處,吃飯喝酒喝咖啡,一起陷在動彈不得的車潮裡,看著北京無邊無際無所不在的霾,一邊默默拿出公司準備的口罩戴上。
可是有用嗎?
我忍不住想:住在這裡的人,到底該怎麼過日子?
我默默觀察著所能觸及的,有限的北京。企業A說,要打造一個多視頻的生活模式,手機、電視、連車子在他們眼中都是移動的螢幕,因為無人車讓機器開,人就可以在車上看電影、打電動、辦公,一人一個螢幕,一部車居然配備五個螢幕,各取所需,這種設計思維實在太妙了。
然後去了企業B,創辦人是從另一個超級企業出走的年輕人,創業模式與外商有諸多相似之處,但規模遠遠超越。
說起企業故事很迷人的公關人員都有國外留學背景,美麗出眾並說得一口漂亮的英文,轉身入會議室落座後,親自接見的創辦人卻多隨興,落拓不羈,頗有江湖氣息,有人出身媒體,被稱全中國創業最成功的記者。
越看越好奇。
在一個標榜上下班彈性、熱血同事不愛下班的企業,看到一個漂亮的開放空間,俏皮地安裝了一個溜滑梯,說是讓不走樓梯的人有捷徑下樓,省時又好玩。
溜下了滑梯,溫暖的客廳牆上有一整面的架,架上有書,充滿書香氣息。
靠近一看,這些書都是經典,不是給年輕人看的書,作用類似IKEA的書,算是一種裝飾品。
走上頂樓,種著薰衣草的空中花園裡,布置著南洋風的涼亭,涼亭旁站著戴墨鏡穿黑西裝的保全人員在一旁待命。讓我不禁要想:到底是我們很重要?還是這裡很危險?
不能不說的是,這些企業高管都非常會說故事,引人入勝,談夢想、談數據都令人十分折服,雖然關鍵的問題常常都聽不真切,比如:
問:請問你們怎麼賺錢?
答:我們還不打算賺錢。
問:如何處理用戶的安全疑慮?
答:我們有全中國最高的保險額度。(但無預防機制)
我淺薄的霧霾體驗是,看起來霧茫茫,身處其中,才能感知那種交雜著多重汙染造就的複雜氣味,一呼一吸都要小心翼翼,讓人一刻都不想多待在戶外。
回到有空調濾淨器的室內,隱隱約約感覺氣悶,感覺喉間有沙,不停地想清喉嚨,其實根本沒痰。
同事關心問:妳還好吧?
我說:覺得哪裡怪怪的,但我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