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禮拜,一位男學生向我承諾要為文盲做一份報紙。當我滿心期待地踏入鬧哄哄的教室,想看看他們的傑作時,他卻兩手一攤:「我沒有印出來耶?」

嗄?喂,你這個甜言蜜語的傢伙,讓我對你充滿期待,卻說你沒印出來?我心裡碎碎念,大概看我臉色不對,他馬上接著說:「可是我有秘密武器噢~」「甚麼秘密武器?」「妳等下看我們報告就知道了!」他打算賣關子,故意選擇第四組報告,讓別組先上台。

終於輪到他們報告時,他侃侃而談:決定做這份文盲報,是因為受到電影「為愛朗讀」的影響,小組成員討論、訪問了一些不識字的親友後,得出的結論是:聲音是最好的媒介。他們嘗試各種媒體界面,發現人們很依賴文字吸收資訊,如果遮住電視新聞的字幕,很多識字的人也常「看」不懂新聞內容。

不識字的人更依賴聲音和影像,於是他們決定以新聞圖片編輯成「畫報」,在圖片上編碼,讓文盲看著圖片和數字,選擇想知道的新聞,然後「聽新聞」。

他拿出「秘密武器」─光碟,裡面是他們按照圖片編碼,自己上網找新聞改寫錄製的聲音檔。「未來,只要任何一個隨身碟就能下載新聞圖片聲音檔,文盲也可以資訊無落差。」報告結束時,台下響起陣陣掌聲。

沒有人質疑,文盲要怎麼打開電腦放光碟?不過,如果是介面改成電子紙,也許真的可行。

顯然對這一代「電腦原住民」來說,電腦就跟空氣一樣,不覺得讓文盲用電腦看新聞有甚麼古怪,反正只是看不懂「字」,卻沒體察到科技落差。

雖然如此,他們的創意作業仍瑕不掩瑜,但當我提出「動新聞豈不是更適合文盲?」時,學生卻反對:「那太暴力色情了啦~」我說,動新聞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分開談,用動畫來報導土石流、沙塵暴、介紹動植物生長、天文新知,會比現在的報導更有品質吧。

其他學生們對「資訊弱勢族群」的辦報作品還包括:遊民、肢障者、老人、外籍配偶、外籍勞工(我沒有提示噢~)、僑生、寵物(應該是養寵物的飼主)、還有新手媽媽。樸拙的作品雖然不夠專業,卻很有誠意。對我來說,專業可以訓練,但誠意需要發自內心,我很高興認識這些善良的心靈。

站在教室後方,看著台上的學生或害羞靦腆或活潑搞笑解釋小組的辦報理念,彷彿看到很多年前的自己,有一種了然於心。忽忽想起,當年的老師,不知在台下想著甚麼樣的心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