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不存在,存在的是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觀看方式(way of seeing);我們怎麼看世界,決定了世界的模樣。你很難想像一味關注頭髮顏色或胸部大小的一群人,如何能建立起一個海闊天空的自由社會。--陳真

精神科醫師陳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近日一名高中女生因自覺胸部過小而覺得人生灰暗,至精神科求診。我無言以對,只能跟她說,這些問題並不需要解決,因為它根本不是問題。」

台灣社會中,過度忽視關鍵議題而卻又過度重視無意義的枝微末節,讓他有感而發:「每次回台灣,總感覺彷彿進入一個獵人樂園。做為獵物,你必須小心閃避各種獵捕。或者說,它就像個馬戲團,你必須努力扮演一種人們對你如此認定但卻事實上與 你根本不搭調的角色,因為觀眾看世界只採取單一眼光,而且相當行為主義,看到個影子就生個兒子,無法理解人事物豐富多元的價值與內涵。」

他的感嘆讓我想起幾天和朋友S碰面時,她對久違的台灣的矛盾情感,年過30,剛從劍橋拿博士返台準備找工作的S,面對媽媽最關心的問題:「妳什麼時候要結婚?」感到無言以對。

S回台北一個多月,仍然無法適應這城市的躁動與急迫,「朋友都變得好忙,感覺多講兩句話都很怕耽誤她的時間。」她說,在國外建立的社交圈眼看著隨大家畢業返鄉而消散,從前的朋友紛紛在這幾年結婚生子,進入人生另外一個階段,忙事業忙家庭,連她的弟弟妹妹也在這幾年成家,她的「家」,讓她感覺自己像個外人。

S很能與自己相處,在異國孤寂的歲月中,很能自得其樂地透過參加各種國際研討會遊歷各國,她膽敢獨身上路到阿拉伯國家旅行,卻在自己熟悉的城市裡感到恐慌,「難道我又得離開?」她一邊申請其他國家的教職,一邊等待,但又對現下的社會壓力無奈。

「我媽說,嫁得爛總比沒嫁好!」S此話一出,我們都沉默了。這就是社會現實啊,沒有人關心妳的婚姻品質、個性是否合適,但是大家都認為人到一定年齡就應該做某些事情,否則就是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反社會怪咖。

朋友Y曾經接過詐騙電話,電話那頭是個哭泣喊媽媽的小孩,Y很冷靜地說:「妳打錯了,我沒有小孩。」那歹徒老羞成怒,居然大聲教訓Y:「35歲沒生小孩?妳這樣對得起社會?」可見這種隱而不宣的教條壓力有多麼可怕,連詐騙集團都視之理所當然還拿來教訓人。

專攻性別研究的S即使能走遍各國發表論文,卻對家人固著的傳統刻板性別觀點無能為力,離家越近,卻讓她感覺越遠。

我們相對無言。這種寂寞的感覺,我偶爾也會出現,但是,作為獵物,這種獨自奔逃的寂寞感,我想S的體會,肯定比我深刻多得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