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寧的阿牛

阿牛和妹妹


上周末到朋友家看圖聽故事,她們全家8月到雲南自助旅行,以麗江為核心,作蜘蛛網狀在地小旅行,每天聘僱「馬伕」騎馬,玉龍雪山、束河古城、黑龍潭、香格里拉,令我深感興味的不是這些山光水色,而是她們與馬伕萍水相逢的感情。

「馬伕」其實是是3名納西族的中年婦女,納西族婦女一如多數的少數民族婦女,刻苦耐勞,在觀光服務業興起之後,她們也趁勢找到比農活更能養家活口的工作「牽馬」。觀光客騎馬繞古城一周,要價20塊人民幣,馬伕則徒步拉著馬走,與其說是騎馬其實比較像散步。雲南的馬個頭小而精壯,能耐負重物,過去茶馬古道載運貨物就靠牠們。

而今貨車取代了馬兒,馬兒不再奔馳茶馬古道,卻在古城繞圈圈。朋友的女兒喜歡騎馬,一騎上癮,每天都得向馬伕報到。但整天在古城繞圈圈也不是辦法,馬伕於是建議:「不如到XXX去瞧瞧,那兒風光挺好~」

走出了城,上山、下海子(濕地),直到附近景點都走完了,馬伕跟她們一家培養出了感情,有一天提議:「帶你們去私房景點,看野馬!」領著他們來到一片不存在觀光地圖上的濕地平原,看見一整群野馬。馬伕說:「這馬是無主的,很兇悍,有本事的話就圈回去!」

跟著馬伕,他們學會了如何辨識山邊的野菇、有毒沒毒或是很辣,哪一種吃了會眼冒金星或小人(分類得真細),一邊摘採野菇、一邊撿拾乾柴,她們身後都背了簍子,原來偷偷帶了肉,打算在山上烤肉給她們吃。

馬伕算盤打得仔細,這一家人加上馬伕6人,一整天吃餐廳所費不貲,也許看在他們是好客人的份上,想替她們省點錢。這野菇烤肉比起省錢的心意更讓她們感動,可以吃到在地的野味,哪是土雞三吃可以相提並論的呢?

馬伕叨叨絮絮說著這觀光客眼中的天堂背後的真實生活,牽馬一周的收入好過種地一季,但是田不能荒廢,白天牽馬,傍晚回去還得種地養雞管小孩,男人多半沒事可做,女人卻什麼都做的傳統宿命。

離開的時候,雙方都依依不捨,馬伕說:「我們去台灣是不可能的,歡迎妳們再回來看我們。」他們交換了電話和住址,朋友信誓旦旦地對我說:「我有一天一定會再回去。」我看著她眼中的堅定與幸福,我點點頭:「我懂。」

朋友和馬伕的故事,讓我想起阿牛。

我見到阿牛的時候,阿牛第一句話問我:「妳從哪裡來?」
「我從台灣來,妳叫什麼名字?」
「我叫阿牛,沒有學名,因為還沒上學,我今年9歲。妳幾歲?」
「妳猜猜看我幾歲?」
「11歲。」
「我今年30歲。」
「這麼老!我媽媽才26歲。」

阿牛是彝族女孩,住在雲南與四川交界山區貧困的村寨,我去作客邂逅的女孩。她熱情地帶著我去參觀她的家,那是我見過最落魄的房子,家徒四壁不足以形容,阿牛的媽媽正在火塘做飯,木構屋裡沒有燈光,只有火光,因為長期的勞動與高原的紫外線,她又瘦又黑,阿牛跟她媽媽說:「她30歲了耶~」她媽媽一臉驚訝,用彝族語說了一串話,阿牛又問我:「妳結婚了嗎?」「沒有。」「我媽說妳應該嫁人了。」阿牛替她媽媽翻譯,我不知道她是否了解結婚的意思。

阿牛帶著我爬山、摘野花、唱歌給我聽,還拔野莓請我嚐鮮,她待我就像一個十一歲的朋友。

阿牛失學,因為每天都要做很多農活,家裡少不了她,學校又太遠。當阿牛告訴我,她想上學時,我感到很不忍心。然而,農村組織工作者反問我:「阿牛去上學,她的人生會比待在這裡好嗎?」

我幫阿牛和妹妹拍了照片,阿牛是第一次拍照。那一年冬天,我訂婚,隔天的春天結婚,雲南的朋友們聽說了,千里迢迢捎來祝福,我意外卻也好感動。

當初離開時,摩梭族的阿咪(母親,所有母系長輩的統稱)叮嚀我:「以後妳就知道怎麼回來了噢?就跟人家說,妳是德勒家的,就會有人帶妳回來。」

我才待了一個禮拜,她們就這麼理所當然地要我「回家」,我總是跟十一炫耀,我總有一天要帶他去雲南瀘沽湖,我在湖邊有個「家」。其實,那湖雖美,但湖邊的人家,才是讓我魂牽夢繫的風景。

德勒一家人

這是NG照片,但是我很喜歡~

牧羊人家

我在這裡吃了一頭羊。

山上的罌粟花

山上人家偷偷種來當草藥的罌粟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