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十月底,阿嬤悄悄離開我們,安靜沉著地走上人生最後一程。
雖有遺憾,我的情緒自始至終都相當平靜。我知道,阿嬤時候到了,這是最好的告別,對阿嬤,對我們,都是。
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比起阿公,我覺得寫阿嬤更難。
我的阿嬤不太會做菜、不太會帶小孩,她不是那種勤儉持家、含辛茹苦的傳統婦女;她愛漂亮、喜歡旅行、愛給孫輩零用錢、她會隨意給我們吃冰淇淋、零食;不做飯而是給我們錢,到基隆廟口愛吃什麼就吃什麼。
寒暑假回阿公阿嬤家,就是到天堂度假:每天去游泳、花不完的零用錢,早餐是廟口的營養三明治,午晚餐是廟口吃到飽,晚上還能到夜市狂歡。
所以,我人生中的第一客孫東寶牛排、第一場電影(ET)、第一次吃香雞城手扒雞、第一次喝思樂冰、第一次吃麥當勞、第一次看馬戲團,都發生在阿公阿嬤的天堂假期。阿公阿嬤是我們最好的玩伴。
頭七和告別式的時候,堂表弟妹們聚在一起,回憶阿嬤的點點滴滴,我們都覺得,阿嬤的這一生,活得盡情盡興,最後壽終正寢,是莫大的福氣。
出生在日據時代的台灣,阿嬤接受日本教育,深愛日本文化,她還記得日本投降時,全校師生抱頭痛哭,為了戰爭失敗而哭,更為了他們即將面對的分離而哭。她的日本老師回國時,全班都去送行,我無法想像那樣的畫面,直到看了海角七號。
空襲不斷的童年剛剛結束,阿嬤16歲學裁縫,沒多久,就被我的曾祖母看中,托人到家裡說媒,18歲結婚,20歲生下爸爸。當時,曾祖母在家中開設裁縫補習班,她擔任助教,與婆婆在家裡開班授課。
戰後百業凋零,成衣工業尚未興起,裁布製衣是普通婦女必備家常手藝,補習班吸引左鄰右舍婦女來上課,小有積蓄之後,買下基隆廟口附近的老家。當時,爺爺在玻璃五金行當學徒,薪水微薄,只夠一家人勉強溫飽;而阿嬤和曾祖母兩人開補習班的收入卻足以湊出一筆頭期款,買下一家人的住屋,還能買菜、請傭人帶小孩煮飯做家務。
阿嬤對這段往事津津樂道,她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如何招生、吸引學生上課,她還常在假日安排團康,帶大家爬山、郊遊、玩水。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她對班級經營相當有一套,把課堂經營成社團,凝聚同學感情,維繫補習班的生存。
小時候跟阿嬤出門,總有鄰居或不認識的長輩稱她:「先生妳好。」我好奇「先生」為什麼是阿嬤?「先生」原是日文的老師。即使在她們的補習班結束後3、40年,她們還是喊她「先生」。她們還有「換帖會」,每年聚會好幾次,去進香、去遊覽,在遊覽車上唱著我聽不懂的日文歌,一車子老人家愉快自在地說著日文,而我總在那樣充滿異國風情的氣氛中,沉沉睡去。
阿公40歲時創業,收掉裁縫補習班,轉做玻璃行。彼時,成衣加工區開始出現,婦女們不再裁布製衣而上市場買成衣;台灣經濟從戰後的蕭條逐漸起飛,工業化帶動汽機車相關產業的蓬勃,阿公曾經對我形容他創業和學徒的收入差距:「做一天就賺到從前一個月的薪水!」
阿公20歲當爸爸,46歲就做了阿公,正是身強體壯、意氣風發的好時光。我是他們第一個孫女,像個小玩具,阿公總愛告訴我,還不滿6個月的我,就被他和阿嬤抱著騎車兜風,我總是笑咪咪,引得路人都會來逗我笑,他們很有面子。
玻璃店生意蒸蒸日上,阿公磨練多年的精湛手藝是港務局修繕指定的不二人選,除了一般居家窗戶,郵輪、汽車、貨車、卡車統統都做。創業初期,阿嬤跟著阿公一起工作,她的手能作針線活,也能拆裝玻璃、管帳記帳,是阿公的好助手。兩人胼手胝足,順著起飛的時代經濟,有了些餘裕,當時政府剛開放民眾出國旅行,他們很時髦地跟上了出國風潮,前往他們最愛的「祖國」日本。
最早對日本的印象就是阿公阿嬤帶回來的日本紀念品:死鹹或超甜的仙貝、碩大的青森蘋果、造型線條簡單的毛衣、花紋鮮豔繁複的錦織錢包。礙於禮貌,我勉強吞下其實不好吃的仙貝,心裡納悶為何他們會喜歡這麼難吃的東西,而且還不厭其煩,一去再去。
1999年,我第一次出差到日本採訪,阿公阿嬤聽說我要去日本考察焚化爐與垃圾回收政策,開心召我回基隆老家,仔細詢問行程,得知我要去東京和北海道,興奮地翻出老相本,介紹他們曾去過的景點與當時的見聞。最妙的是,他們居然還塞了一萬塊給我當零用錢,要我好好向日本學習。
幾年前,和阿公阿嬤一起看老相本,意外發現他們不止去過日本至少五六回,他們幾十年來,旅行了十幾個國家:1986越南剛開放,他們就去了,菲律賓、泰國、美西,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居然去過蘇俄。
阿嬤指著一張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東正教聖巴索教堂為背景拍的照片,解釋她和阿公去蘇聯遊覽那段期間,「剛好」遇到蘇聯政變。
那是1991年8月19日,蘇聯共產黨保守派發動了一場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史稱「八一九」事件。
在那之後,雖然戈巴契夫恢復職務,卻已無法控制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戈巴契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很多共和國的共產黨或自行解散,蘇聯共產黨正式解體。
阿嬤說,他們住的旅館就在紅場旁邊,導遊怕旅客擔心,只告訴他們這一兩天別出去,政府戒嚴。走過戒嚴時期的人們明白那是什麼。我問她害怕嗎?她笑著說:「那個(戒嚴)時代過去了,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乍聽之下,我好激動,阿公阿嬤居然曾身歷其境,置身如此重大的歷史轉折點上,親眼看見紅場上的軍隊整編,如此靠近,他們談起來卻又如此輕描淡寫。
雖有遺憾,我的情緒自始至終都相當平靜。我知道,阿嬤時候到了,這是最好的告別,對阿嬤,對我們,都是。
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比起阿公,我覺得寫阿嬤更難。
我的阿嬤不太會做菜、不太會帶小孩,她不是那種勤儉持家、含辛茹苦的傳統婦女;她愛漂亮、喜歡旅行、愛給孫輩零用錢、她會隨意給我們吃冰淇淋、零食;不做飯而是給我們錢,到基隆廟口愛吃什麼就吃什麼。
寒暑假回阿公阿嬤家,就是到天堂度假:每天去游泳、花不完的零用錢,早餐是廟口的營養三明治,午晚餐是廟口吃到飽,晚上還能到夜市狂歡。
所以,我人生中的第一客孫東寶牛排、第一場電影(ET)、第一次吃香雞城手扒雞、第一次喝思樂冰、第一次吃麥當勞、第一次看馬戲團,都發生在阿公阿嬤的天堂假期。阿公阿嬤是我們最好的玩伴。
頭七和告別式的時候,堂表弟妹們聚在一起,回憶阿嬤的點點滴滴,我們都覺得,阿嬤的這一生,活得盡情盡興,最後壽終正寢,是莫大的福氣。
出生在日據時代的台灣,阿嬤接受日本教育,深愛日本文化,她還記得日本投降時,全校師生抱頭痛哭,為了戰爭失敗而哭,更為了他們即將面對的分離而哭。她的日本老師回國時,全班都去送行,我無法想像那樣的畫面,直到看了海角七號。
空襲不斷的童年剛剛結束,阿嬤16歲學裁縫,沒多久,就被我的曾祖母看中,托人到家裡說媒,18歲結婚,20歲生下爸爸。當時,曾祖母在家中開設裁縫補習班,她擔任助教,與婆婆在家裡開班授課。
戰後百業凋零,成衣工業尚未興起,裁布製衣是普通婦女必備家常手藝,補習班吸引左鄰右舍婦女來上課,小有積蓄之後,買下基隆廟口附近的老家。當時,爺爺在玻璃五金行當學徒,薪水微薄,只夠一家人勉強溫飽;而阿嬤和曾祖母兩人開補習班的收入卻足以湊出一筆頭期款,買下一家人的住屋,還能買菜、請傭人帶小孩煮飯做家務。
阿嬤對這段往事津津樂道,她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如何招生、吸引學生上課,她還常在假日安排團康,帶大家爬山、郊遊、玩水。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她對班級經營相當有一套,把課堂經營成社團,凝聚同學感情,維繫補習班的生存。
小時候跟阿嬤出門,總有鄰居或不認識的長輩稱她:「先生妳好。」我好奇「先生」為什麼是阿嬤?「先生」原是日文的老師。即使在她們的補習班結束後3、40年,她們還是喊她「先生」。她們還有「換帖會」,每年聚會好幾次,去進香、去遊覽,在遊覽車上唱著我聽不懂的日文歌,一車子老人家愉快自在地說著日文,而我總在那樣充滿異國風情的氣氛中,沉沉睡去。
阿公40歲時創業,收掉裁縫補習班,轉做玻璃行。彼時,成衣加工區開始出現,婦女們不再裁布製衣而上市場買成衣;台灣經濟從戰後的蕭條逐漸起飛,工業化帶動汽機車相關產業的蓬勃,阿公曾經對我形容他創業和學徒的收入差距:「做一天就賺到從前一個月的薪水!」
阿公20歲當爸爸,46歲就做了阿公,正是身強體壯、意氣風發的好時光。我是他們第一個孫女,像個小玩具,阿公總愛告訴我,還不滿6個月的我,就被他和阿嬤抱著騎車兜風,我總是笑咪咪,引得路人都會來逗我笑,他們很有面子。
玻璃店生意蒸蒸日上,阿公磨練多年的精湛手藝是港務局修繕指定的不二人選,除了一般居家窗戶,郵輪、汽車、貨車、卡車統統都做。創業初期,阿嬤跟著阿公一起工作,她的手能作針線活,也能拆裝玻璃、管帳記帳,是阿公的好助手。兩人胼手胝足,順著起飛的時代經濟,有了些餘裕,當時政府剛開放民眾出國旅行,他們很時髦地跟上了出國風潮,前往他們最愛的「祖國」日本。
最早對日本的印象就是阿公阿嬤帶回來的日本紀念品:死鹹或超甜的仙貝、碩大的青森蘋果、造型線條簡單的毛衣、花紋鮮豔繁複的錦織錢包。礙於禮貌,我勉強吞下其實不好吃的仙貝,心裡納悶為何他們會喜歡這麼難吃的東西,而且還不厭其煩,一去再去。
1999年,我第一次出差到日本採訪,阿公阿嬤聽說我要去日本考察焚化爐與垃圾回收政策,開心召我回基隆老家,仔細詢問行程,得知我要去東京和北海道,興奮地翻出老相本,介紹他們曾去過的景點與當時的見聞。最妙的是,他們居然還塞了一萬塊給我當零用錢,要我好好向日本學習。
幾年前,和阿公阿嬤一起看老相本,意外發現他們不止去過日本至少五六回,他們幾十年來,旅行了十幾個國家:1986越南剛開放,他們就去了,菲律賓、泰國、美西,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居然去過蘇俄。
阿嬤指著一張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東正教聖巴索教堂為背景拍的照片,解釋她和阿公去蘇聯遊覽那段期間,「剛好」遇到蘇聯政變。
那是1991年8月19日,蘇聯共產黨保守派發動了一場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維持3天便宣告失敗,史稱「八一九」事件。
在那之後,雖然戈巴契夫恢復職務,卻已無法控制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戈巴契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很多共和國的共產黨或自行解散,蘇聯共產黨正式解體。
阿嬤說,他們住的旅館就在紅場旁邊,導遊怕旅客擔心,只告訴他們這一兩天別出去,政府戒嚴。走過戒嚴時期的人們明白那是什麼。我問她害怕嗎?她笑著說:「那個(戒嚴)時代過去了,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乍聽之下,我好激動,阿公阿嬤居然曾身歷其境,置身如此重大的歷史轉折點上,親眼看見紅場上的軍隊整編,如此靠近,他們談起來卻又如此輕描淡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