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南竿島的地形高低起伏大,車行其間,感覺像是慢速的雲霄飛車,上坡下坡時稍稍加速,頗有小小的刺激,若碰上霧季,雲霧繚繞著小海灣與山稜,迷人而富有詩意,不喝老酒都會醉。繞行村落之間,看見不少廟宇,媽祖廟、白馬尊王廟、天后宮,建築別具特色,止火牆與水牆的造型令人驚艷。
面對無常的海象,討海人對信仰的需求比一般人更加殷切。島上有不少廟宇,供奉不同的神明。其中,一間媽祖廟的媽祖是以少女形象呈現,據說該村落的海灣就是當年發現林默娘屍身的所在,該地供奉的少女媽祖,有別於一般常見的媽祖婆形象。
朋友來自台灣,定居南竿三年,發現了此地的地方信仰和台灣大不同。在台灣,許多人到廟裡會向神明祈求姻緣、金榜題名、升官發財、早生貴子等等,希望神明賜給祈求者特別的好運氣,將個人現實的無力感寄託到全知全能的神明身上。
在馬祖,人們也喜歡到廟裡向神明祈求,但神明不會照單全收。你不可要求神明賜給你本來就不存在的東西,你只能請教神明,該如何選擇?
比方:考上了兩間學校,應該選哪一間?讀哪個科系比較適合自己?哪一個男朋友適合結婚?小孩取哪個名字好之類的,但如果自己沒讀書而要求神明幫忙作弊金榜題名,神明是不會理你的。
朋友曾計畫到峇里島旅行,難以抉擇該選擇跟團還是自由行,行程翻來覆去看了半天,自由行有太多不確定,而且比較貴;團體旅行一切都可預測,但失去探險的快感,她決定去問神明,神明指示:自由行!
那趟旅行讓她收穫豐富,所有同行的朋友都讚不絕口,覺得果然好「神」。
管這種日常瑣碎的小事,感覺不像神應該做的事。朋友說,馬祖人與神明的關係很親密,神不是高高在上,反而像是家族的長輩,為迷航的子民指點迷津,是專屬的心靈導師。
我興致勃勃地想體驗,想知道哪一家神明比較靈?可是不行,我是新來的外地人,神明跟我不熟,所以無法回答我的問題。
這種地方信仰的傳統叫做「供乩」,神明會指示四位村民擔任扛乩任務,一位負責翻譯的人叫做「桌頭」,神明透過扛乩的人,在神桌上的灰寫字,由桌頭解釋神的意思。
擔任這項任務的人都是村民,每次任務編組都是隨機抽樣,以昭公信。據說,有一回,桌頭是第一回上陣的新手,不熟悉神明的用語與旨意,解釋了半天,還是講不清楚,扛乩的人都累了,問的人還是一頭霧水,最後,神在桌上寫下一個字「笨」!
向馬祖人問起「供乩」的經驗,每個人都有一肚子故事可說,有別於台灣的民間信仰和心靈導師,是馬祖人不為人知的精神資產。
我胡思亂想,如果馬祖要推動觀光,與其當小三通的過境站,不如行銷在地的神明文化,大家來這裡住上幾天,讓神明觀察一下,每間廟宇每天只開放問五個問題,想問問題的人必須排隊等候,要吃過魚麵、魚丸、喝過老酒,當過幾天馬祖人,才能得到人生的答案。
來和神明交朋友,會不會褻瀆了神明呢?在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的當下,神明守護的小島,如果因此創造更多在地的就業機會,會不會是另類的保佑呢?
- Jun 04 Fri 2010 12:06
我所不知道的馬祖之二 馬祖好神
- May 20 Thu 2010 12:08
我所不知道的馬祖之一交通大不易
上周末趁著假期到馬祖演講兼休假,遇到天候不佳,原本兩天一夜的行程被迫延長為四天三夜的小島旅行。被困在小島的我們因為這趟意外的旅程,發掘了從來不知道的馬祖,體驗在地島民的特殊文化。
從松山機場搭機到南竿,機位客滿,許多都是回部隊的軍人,有點淡淡的哀傷氣氛。起飛不久,機長廣播南竿機場上空的雲層太低,降落條件不佳,飛機將先飛抵南竿,看狀況再決定下一步。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航程,機長廣播不下三四次,最後一次,宣布飛機將轉飛北竿機場。
抵達北竿機場,打聽了到南竿的方法,搭公車到白沙港搭船。來了一輛小巴,車上居然可以使用悠遊卡,馬祖地勢高低起伏很大,公車有如慢速雲霄飛車。車行經過赫赫有名的芹壁村,遠遠望了一眼,石頭屋的老建築有種靜默安詳的感覺。
白沙港買船票,等船到南竿。馬祖有四鄉五島,彼此之間的往來都靠船,南北竿是大島,每半點整點對開,一小時就有一班,我們上船時約莫五點多,正是下班時間,船上塞得滿滿的通勤人潮(從南竿到北竿上班)以及便利商店的貨物。據船上的旅客說,如果是平常日的白天,有時整艘船只有一位旅客,因此這些民營的船運公司都有政府補貼,我們買的單程船票上寫著原價170元,政府補貼50元,每天通勤的南北竿民眾,交通費用比台灣高得多。
演講排的是周六下午,我們周五傍晚抵達,接待我們的文化局朋友億美不斷透過電話確認隔天上午的講師以及機場資訊,感覺很焦慮。她遲疑地說:「天氣不好,萬一她來不了,你們可以改到上午嗎?」隔天一早,果然講師來不了,我們提前上陣,順便多講了一場。
本來規畫四點演講一結束,我們即刻到機場搭四點半的飛機回台灣,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島很小,距離很近,不必急。然而,當天一早就飄起毛毛細雨,當地人都篤定地說:「飛機不會飛了,多玩兩天吧!」
飛機不飛,還有其他可能性嗎?朋友說:「搭船,一天只有一班,早上已經開走了。」
很慌張,只得趕緊聯絡原本安排好的事情,找人代打,一邊又不死心地期待周日上午能有好天氣。
和馬祖人談起天氣,所有人都只能望天興嘆:沒辦法啊~這裡就是這樣!
多變的氣候也讓人們練就一套隨遇而安的豁達態度:「回不去?那就別回去啊,去村子裡走走,到海邊喝咖啡,反正走不了,就開心一點吧~」
好山好水終究敵不過心裡的責任感,決定周一早上飛機不飛就馬上搭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機位、船位都訂滿了,可是馬祖特有的「後門」文化,讓我們順利上船,搖搖晃晃十小時,從早晨到黃昏,看了電影無間道、到甲板曬太陽,一望無際的海平面讓人心曠神怡,我沒看到海豚,十一卻幸運地遇見飛魚。
抵達基隆港時,當手機訊號從國際漫遊轉回中華電信,港口璀璨的燈火,像是等待遊子的一盞夜燈。我從來,沒有這麼想家。